首页
> 政务公开 > 预算绩效管理
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守正创新
时间:2021-10-26 16:36  来源:中国财经报  点击: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确立“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目标以来,财政部积极贯彻落实并明确提出,创新预算管理方式,更加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改变预算资金分配的固化格局,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年来,财政部围绕落实上述目标,精心谋划、认真组织、大力推动,经各方面共同努力,各地区各部门强化绩效意识,努力推进改革,已基本完成这一阶段性目标。

从项目评价到整体评价,从事后评价到事前评估,从建立一般指标到凝练核心指标……从易到难,由表及里,攻坚克难的改革步履从未停歇。财政部近期印发的《中央部门项目支出核心绩效目标和指标设置及取值指引(试行)》,进一步抓住绩效目标和指标设置这一主线,强化了预算编制的具体指导,明确了成本、质量和效益指标等要求,引入了物有所值的绩效理念,拉开了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序幕。

“我们必须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和成本控制,强化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充分考虑财政支出的成本与收益,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不仅要把事情办成,还要把事情办好、办出效益,用好纳税人的每一分钱。”2017年,北京市市长陈吉宁提出了这一绩效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如今,北京已经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绩效管理成本改革之路。北京等地区的实践,既是对上述《指引》的呼应,也是对进一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做出的良好诠释。

成本效益管理,对于之前的管理方式而言,既新又难,需要管理者从理念上加强认识,从实践上加强探索。有专家提出:“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是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守正创新。守正,就是通过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将绩效信息融入预算管理;创新,就是将全成本和成本效益等绩效信息融入预算管理,将预算绩效管理遵循的目标管理模式深化为物有所值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