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财政局牢固树立“财为政服务”理念,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圆满完成“十四五”开局目标任务,有力保障了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财政收支实现平稳运行
一是收入平稳前移。1-11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439.69亿元,增长16.6%,居全省第5位,较去年同期前移6位。预计全年收入为455.4亿元,增长13.5%,在全省排位第4。全市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为12.6%,高于省均1.1个百分点,对GDP的增收贡献率为3.7%。二是争取资金有为。全市共争取上级转移支付472.20亿元;其中,争取直达资金35.63亿元,同比增长4.1%;争取地方政府债券195.63亿元,居全省第4位;争取中央、省各项政策性、激励性、补助性等资金166.67亿元。三是支出结构优化。1-11月全市民生支出479.4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5.1%。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全市压减“三公”经费7.6%,压减非重点、非刚性项目支出10.5%。四是管理体系完善。发挥导向和统筹能力,进一步理顺市本级、椒江区、台州湾新区财政管理体制,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二)财政资金支持撬动作用凸显
一是帮扶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财政科技资金预计投入21.96亿元,较上年增长25.2%。制定产业基金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加强程序性控制及投后管理。连续3年获批中央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二是促进区域协同绿色发展。探索优化绿色发展奖补机制,提升长潭水库生态保护资金基数到7500万元;筹措5000万元资金用于椒灵江生态保护奖励;全市安排绿色发展相关专项资金4.13亿元。增加区域统筹发展补助资金至2.60亿元,比上年增长43.0%。争取中央和省级涉农资金34.42亿元,安排乡村振兴专项资金16.48亿元。做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全市实施项目数452个。
三是保障民生事业高品质发展。1-11月教育支出147.06亿元,同比增长9.8%,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融合发展,支持台州学院申硕成功。1-11月卫生健康支出60.92亿元,同比增长6.7%。下达疫情防控、医疗卫生发展等专项资金20.20亿元,上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安排“两个2000万”用于低收入群众保障。支持上线“台州利民保”为9.6万名贫困人员承担保费。调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至每人每月235元。安排就业补助资金8246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79亿元。1-11月公共安全支出46.87亿元,落实应急救灾物资及粮油储备资金2.56亿元。
(三)财政管理智治积极有效
一是以预算绩效相融合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以预算管理一体化为契机促进预算绩效融合,打造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绩效管理闭环,2022年预算编制覆盖率率先达到100%。完善重大政策和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机制,累计完成 25个重大项目和4项重大政策实施事前绩效评估,资金核减率达10.22%,有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以数字财政建设为群众、企业办实事。巩固电子票据改革成果,率先全省实现医疗电子票据100%电子化,获批省财政厅医疗电子票据线上报销改革试点,实现群众缴费、办事“零次跑”。迭代升级“政企通”财政资金兑付平台,兑付时间由原先平均90天提速至20天,累计兑现政策资金8.77亿元,惠及企业1.83万户。
三是以财会协同监督扎紧财经纪律笼子。有效协同纪检、巡察、派驻、监察监督,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政策、法规支撑,选派优秀业务骨干参与省委、市委巡察工作获得高度肯定。开展政府采购“春雷”行动,对供应商在线开展差异化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优良率提升52.9%。优化国有资产配置和处置管理,完成处置资产248批次,资产原值3.19亿元。根据中央及省委相关要求,严肃开展全市违规发放津补贴奖金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二、2022年工作初步思路
将按照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当好引领变革的财政排头兵,深入谋划实施具有牵动性、创新性、突破性的财政工作路径,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一)提优财政运行质效,全力保障重大战略
一是聚焦争资金涵税源,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坚持财税组织收入工作全市“一盘棋”,深化与税务、自规、住建等部门的联动配合,构建多维度财税运行监测分析体系。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涵养税源财源。密切关注上级政策动向,最大限度争取政府债券、转移支付等上级资金、政策、资源支持。
二是聚焦稳企业增动能,助推经济产业提速。强化财政、金融、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优化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的方向、重点和方式。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长15%以上,力争R&D占GDP比重达到3.3%。加快产业基金2.0版运作,精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三是聚焦提能级助循环,保障项目落地见效。积极研究助力“双循环”节点城市建设、新的“弃陆走水”、机场“航线补助”、铁路始发补助政策等。做好政府投资预算管理,促进港产城湾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甬台温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过江隧道、市域铁路S2线等重大项目建设;支持未来社区、海绵城市和美丽城镇建设。
(二)提档财政服务支撑,全力推进共同富裕
一是聚焦强职能促发展,加快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成果,引导财政资金更多向村集体产业倾斜。以“三跑三降”活动为抓手,更好为农民、农业合作组织服务,降低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抓好“基财e码通”试点先行,努力破解乡镇财政管理堵点难点。
二是聚焦惠民生增福祉,助力幸福台州建设。围绕“提低、扩中”探索建立财政保障机制,确保一般公共预算向卫生、教育、文化等民生领域倾斜,保障好疫情防控、基本医疗市级统筹、城乡低保等事业建设,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三是聚焦强机制打硬仗,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支持推进“五水共治”“污水零直排”“无废城市”等建设。推动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加强长潭水库等饮用水源地保护,强化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支持“双碳”行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节能减排技改、降碳技术应用、光伏发电设施建设等领域。推进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更新、新增的车辆(特种车除外)实现100%新能源。
(三)提速财政智治水平,全力深化管理创新
一是聚焦小切口大牵引,强化绩效管理成果应用。以“预算管理一体化”为核心,进一步推动预算、执行、绩效融合管理,清单式推进项目、基本支出管理。完善事前评估论证机制,实施重大项目绩效目标实质性审核,切实强化绩效结果运用。坚持“小切口、大牵引”,集中攻关重点领域,积极推出一系列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绩效标准。
二是聚焦增优势添活力,全面数字改革创新。推进“涉企财政政策仿真与评估”系统建设,争当全省“领跑者”;全面完成政府采购专家管理试点工作,力争得到全省推广。以全省电子票据改革唯一线上报销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快打通为民办事“最后一公里”;推进“浙里报”试点建设,实现预算单位财务报销全流程无纸化。
三是聚焦防风险保稳定,把牢风险管控源头。继续紧盯债务风险、社保风险、“三保”风险,加强各类分析研判和风险预警预测,强化源头管控,切实提升防范化解风险能力。要扎实推动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全生命周期管理,指导全市实施“一债一策”化债方案,推进全市债务风险等级橙色清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