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在政府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背景下,如何建立并落实PPP项目政府支出责任与出绩效相挂钩的付费机制,是地方财政部门以及实施机构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落实按效付费是规避债务风险的必然要求
我国自2014年修订《预算法》以来,一直致力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坚决遏制政府隐性债务增量。党中央、国务院已出台相关政策,建立了终身问责和问题倒查机制,做到终身问责、倒查责任机制。未履行绩效评价及按效付费,是不规范的PPP项目。各参与方应当按照按效付费等原则开展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并建立 PPP项目绩效管理监督问责机制。PPP项目履行绩效评价并落实按效付费原则是实施机构、财政等政府部门规范运行PPP项目的重要履职工作。
二、PPP项目绩效评价的现实冲突
一是PPP合同约定与绩效完全挂钩的冲突。目前已落地实施的PPP项目,普遍存在PPP合同绩效评价方案不明确、绩效目标和指标体系不完善、政府支付责任与项目绩效评价结果未完全挂钩甚至挂钩比例极低情况。二是实施机构要求与社会资本初衷的冲突。对大量的政府付费或使用者付费占比较小的 PPP项目,在投标和签约阶段社会资本初衷是实现投资的本金和收益的回收,忽视了运营产出绩效评价方案和运营绩效评价结果的回报挂钩机制。三是项目运维实际与绩效目标要求的冲突。实践中,部分PPP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改变了原PPP项目合同约定的建设及范围、内容、标准等核心边界,合作双方未及时根据项目实际调整修正绩效评价目标和指标体导致项目实际运维产出与绩效评价目标及指标要求不匹配、评价结果不能真实反映项目实出,从而使得绩效评价失去意义,绩效评价流于形式等情况。
三、规范PPP项目绩效评价的意见建议
一是统一优化制定操作细则,细化操作流程。进一步落实PPP按效付费原则,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机制,确保项目规范运作实施。二是加强沟通谈判,完善绩效指标体系。针对PPP项目合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已有绩效指标体系不合理、评价方法不科学、操作性不足等问题,建议合作双方和监管部门本着长远规范的考量,从公平公正、维护双方利益、促进合作顺畅的原则协商解决。三是规范绩效管理,及时信息公开。建议PPP项目各参与方规范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做好项目绩效管理信息公开相关工作,及时、规范在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上填报上传相关信息资料,做到应填尽填,主动接受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