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计划总结
台州市财政局2025年度工作计划
时间:2025-01-13 10:10  来源:台州市财政局  点击:

2025年台州市财政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三中全会重要部署贯通落实省委“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要求市委三高三新”战略部署,紧扣省对市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主动作为、担当尽责,抓好短周期平衡、统筹长周期安排、注重跨周期谋划、用好逆周期调节,在多目标平衡中当好家、理好财。

(一)全力以赴抓收入,逆势而上求突破

一是下好“收入组织”棋。坚持“稳存量、寻增量”,积极探寻新的收入增长点,实现财政收入平稳可持续。完善收入协同机制,形成收入组织合力,会同税务部门有力、有序把握组织收入的节奏和力度,确保税收收入、土地出让收入完成既定目标,力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高于省均1个百分点左右是拓宽“财源培育”路。坚持把税源培育作为财政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聚焦我市556产业体系,努力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引导撬动作用,积极探索科创投入新机制,全力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着力夯实税源税基。前瞻性谋划相关税收政策调整对地方消费税、土增税的影响,做好承接准备和应对预案,着力拓宽税源税基。三是弹好“土地企稳”曲。把握中央重启土储债等政策调整契机,深入研究中央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等一揽子增量政策,深度排摸我市存量闲置土地及保障性住房的实际规模和需求,加快启动土地储备专项债券项目谋划储备工作,研究专项债和专项资金收购存量房的方案和路径,助力我市房土市场止跌回稳,做大土地出让收入规模。四是念好“资产盘活”经。完善“竞配建”住宅处置意见,指导县市区做好相关工作,尽快化“竞配建”房产为资金和资本。探索闲置技术业务用房盘活,通过“先整合、再调剂”等方式尽快启动闲置技术业务用房盘活工作,尽量减少办公用房租用和闲置并存问题。

(二)精打细算过日子,审时度势保平衡

一是以更高站位强化预算管理。全面开展零基预算改革,强化财政预算支出管理,以“保重点、压一般、稳运行”为原则,可压尽压非重点、非刚性、非必要、非急需支出,分级分类安排各项支出,确保在收入总盘子框架内,优先做好重点领域、重点项目保障确保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花在紧要处。二是以更实举措强化绩效管理。坚持有评有用,强化绩效评价应用,强化民生政策和公共服务领域投入绩效管理,探索建立健全财政预算安排与专项资金细化率、执行进度、绩效成果、审计意见等“挂钩”机制。协助资金使用部门完善政策及资金管理办法,强化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将效绩结果作为项目调整、后续支持的重要依据,以绩效促进专项资金的高质量使用。三是以更大力度强化项目审核。建立健全“大审核”体系,逐步扩大审核范围,推进审核关口前移,严格按照“经济适用”标准测算资金需求,从源头上控制政府投资项目支出,坚决杜绝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推动数字化审核监管平台升级,实现审核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探索建立重大项目审核联席会议制度,形成跨部门、跨区域的审核合力,加强与省厅的交流,推动审核嵌入预算一体化系统。

(三)积极发力谋发展,乘势而进蓄动能

一是发挥上级政策支持作用。积极争取中央、省预算内投资、“两重”“两新”领域超长期特别国债、融资租赁等政策支撑,争取更多资金落地台州。以争创普惠金融示范区为抓手,充分挖掘已有经验、发挥已有优势,深入开展融合创新,不断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争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台州经验”。是发挥政府债券刺激作用。抓住专项债券自主审核权试点下放和最大限度扩大专项债券投向等改革机遇,立足财政承受能力科学储备项目,坚持把债券资金用于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群众期盼、早晚要干的政府投资项目。实施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强化项目收益归集,提升债券管理水平。是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推动省“4+1”基金加快投资,积极发挥市科创母基金的引领作用,配合市科创集团组建氢能、低空经济、返半导体等六大未来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进一步加强产业基金全过程闭环管理,促进产业基金稳健运作。四是发挥惠企政策激励作用。管好用好“两新”政策资金,最大范围、最大力度激发消费潜力。持续迭代完善惠企政策体系,推动形成全市相对统一的惠企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条抓块统、监管绩效等工作机制,调度各项资金使用进展情况,确保各项政策精准滴灌、直达快享。五是发挥关键要素支撑作用。聚焦改革,研究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发展,做好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大文章”,优化资金投向投量,完善教育、科技、人才、产业的支持方式,探索人才、教育、科技经费协同拨付管理机制。

(四)全心全意惠民生,因势利导暖民心

一是尽心尽力强化社会保障。坚持精算平衡、量力而行的原则,推动构建与经济社会水平相匹配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三保”在预算编制和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完善红橙黄绿四色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储备应急工具,确保“三保”支出及时足额支付。二是善作善成优化民生服务。坚持两个“只增不减”,支持保障“教育提质三年行动”,深入推进教育提质。加大公共卫生健康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提升资金使用绩效,逐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扎实推进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促进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完善。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工作,建立健全覆盖参保缴费、需求评估、服务供给、待遇支付、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深化长期护理保险待遇享受与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养老服务补贴等政策的衔接、整合工作,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退役军人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提升。三是群策群力推进乡村振兴。做好新农人培育方面财金协同工作,扶持新农人创业创新,助力实施“555”农创客培育工程,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强化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持续实施规模粮油种植补贴、规模种粮主体贷款贴息等常态化补贴政策和规模种粮动态补贴机制。支持科技强农、机械强农、种业振兴和农业科技平台建设,发展现代设施农业,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等农业高质量发展财政政策,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四是再接再厉促进共同富裕。坚持“财政小投入”原则,努力撬动社会资源助力共富,积极打造“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共富模式。聚焦家庭型扩中改革,积极发挥“财政+”的作用,进一步探索财政+金融、财政+担保等形式,创新推出各种特色贷款模式。围绕“争试点、创特色,出成果”,力争打造具有全省影响力、财政辨识度的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

(五)周密谋划防风险,明晰局势守底线

一是进一步打好债务化解攻坚战。严格落实分年度偿还计划,足额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专项收入和再融资债券等资金落实政府法定债务还本付息。用好用足化债政策,大力争取债券额度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加快推动融资平台转型退出,通过平台数量压降带动金融债务规模压降。做好隐性债务化解和融资平台退出衔接工作,实现融资平台应退尽退。二是进一步打好隐债遏制保卫战。严格落实国家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工作最新要求,将政府法定债务、隐性债务、融资平台债务、国有企业债务等纳入监测范围。严格落实“三个不得立项”“八个不准”规定,依法合规建设政府投资项目,坚决阻断形成新增隐性债务的路径。三是进一步打好资金安全持久战。强化库款管理和资金调度,运用“财政库款监测”应用,形成监测、预警、反馈的库款管理闭环。持续跟踪库款保障情况,防范支付风险,及时做好债券的转贷和还本付息资金的调拨、特殊国债和超长期国债资金的拨付、直达资金的拨付,坚决兜住“三保”和资金安全底线。

(六)凝聚合力优监督,把握态势健体系

一是筑牢内控管理根基。深化财政内控体系建设,及时更新完善专项风险防控办法,固化内控自查反馈机制,压实专项风险防控责任,精准识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业务风险和廉政风险点,推动财政内控工作落地见效。完善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含乡镇)内控制度体系建设,以“内控编报”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指导行政事业单位查找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充分发挥内控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中的保驾护航作用。二是筑牢会计监督屏障。严格遵照“双随机、一公开”的制度要求,围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切实强化会计监督,开展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交叉检查,联合省评协,聚焦行业突出问题和数字化系统预警线索开展资产评估机构执业质量检查。加强对中介行业的监督管理,构建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和行业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建立以日常检查为基础、以行政执法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监管模式。三是筑牢资金监管防线。聚焦事业收入应收情况开展检查,围绕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热点问题抽选收费项目予以监督。加强对国有企业财务、会计行为的监督,揭示风险隐患,促进规范运营。着眼群团组织资金管理监督,对群团组织的活动经费使用情况、内部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强化督查,进一步规范资金使用,减少资金浪费。深入运用好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财政大脑和“台财智汇”平台,提高财政资金监管的数字化水平。

(七)多措并举强队伍,积势而发促作为

一是全面强化干部学习力。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积极探索多形式、多层次学习培训,重点做好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学习宣传贯彻,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风党纪廉洁教育。深入打造具有财政特色的干部教育课程体系,聚焦财税改革、预算管理、债务管理、财会监督等精准开展培训,跨领域开展交流研讨,拓宽干部“跳出财政看财政”的视野。二是靶向提升人才成长力。建立干部全生命周期综合管理数字应用,对干部履历经历、能力特点方面进行全周期多维度记录,形成“个人成长账户”大数据,精准画像,为干部实绩评估、提拔任用、考核问责等提供全面、科学、准确的参考。推进干部轮岗交流与防范重点岗位风险、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相结合,加力推进政治岗位、综合岗位、业务岗位之间的干部交流,拓宽财政干部职业发展路径。三是有效激活干事源动力。结合公务员(参公)、事业人员不同的事业发展路径以及干部年龄分布,针对性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公务员(参公)层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和《台州市公务员降低职级工作办法(试行)》,探索出台相关制度,畅通能上能下通道,灵活运用职务职级资源,激励干部主动担当作为。事业干部层面,根据当前干部特点和专业技术岗位情况,进一步完善事业中、高级聘任办法,统筹运用好管理岗和专业技术岗,让事业干部有更为广阔的晋升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