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
|
农民钱袋子能否鼓起来,关系农村发展稳定,关系激活农村消费、扩大内需,更关系共同富裕目标实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提出,要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近年来,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民生显著改善。2024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9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不过,农民收入还主要依赖种地、外出务工等传统方式,渠道较为单一。当前,农业生产效益较高,第二产业对劳动力需求减少,而新兴服务业就业门槛较高,农民工就业面临新形势,农民持续增收遇到新困难。聚焦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任务,最重要的是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通过产业拉动、就业带动、改革促动,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聚集更多要素、开拓更多产业形态。伴随着资本、人才、科技等要素向农村回流和聚集,一些新业态新场景持续涌现。要用好用活各类资源,发挥地方特色,用特色品牌实现增值;把握电商新机遇,融入直播浪潮,拉近市场终端,将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积极适应和调整农村人口产业转移方向。面对当前外出务工稳定性较低、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要更好地发展就业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充分释放养老、家政、托育、物流等社会服务领域潜力。目前,这些领域还存在较大的就业缺口,可尝试将农民工转移至这些市场供给不充分的领域,实现就业增收。 无论是在农村推进农业增值,还是在城市就业中调整赛道,单靠农民自身都无法完成。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更多帮助,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信息服务,培养新的专业技能,提升综合素质,弥补农民受教育程度低、专业知识不足的短板,增强非农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让农民更好地适应经济格局变化,从中获取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 此外,还要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目前,这部分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比不高,但潜力较大。要扎实搞好确权,稳步推进赋权,有序实现活权,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农村地区还有一些低收入人口,增收能力较弱,抗风险能力不强。要更多依靠帮扶机制和政策支持,拓宽公益性岗位,增加帮扶车间,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同时,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保险补贴覆盖范围,在降低返贫风险的基础上逐步增强他们的抗风险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改善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