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基于成本、质量、效益分析与比较,将绩效与预算深度融合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是加强预算科学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创新实践。自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以来,浙江省财政厅高站位部署、高标准推进,积极探索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举措,着力营造讲成本、重成本、比成本的浓厚氛围,促进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
聚心
“三强化”打造“一盘棋”
改革实施以来,浙江省财政厅以强化组织领导、落地落实、多级联动为抓手,打造“一盘棋”,形成全省财政系统成本预算绩效改革的战略合力。
压实责任,强化组织领导。省财政厅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成本预算绩效改革,带头谋划、点题指导,分管厅领导带领相关处室就改革的试点对象、内容和方式等进行反复推敲,为制定印发《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打下坚实基础。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全省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层层压实责任。同时,积极引入行业专家、智库、第三方机构等专业力量,加强技术支撑和专业支持,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强化质量把控,切实提高成本效益分析的科学性。
精选试点,强化落地落实。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按照“社会关注度高、数据可得、资金量大、有代表性、有工作基础”等原则在全省财政系统开展试点项目遴选。经过层层筛选,在文化、教育、卫生、公共设施、行政运行等重点领域,选择重点项目纳入第一批试点清单,确保试点项目成果可复制、可推广、有示范意义,为后续全面推开打基础、树样板。
沟通交流,强化多级联动。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财政联动的组织优势,加强省级对市县政策指导,推进不同市县之间加强横向交流,鼓励市县合力统筹推进成本预算绩效改革攻坚任务。目前,全省各级财政已在公交运营、文化场馆运营、大型活动保障、垃圾清运和高校、医院开办等多个重点项目初步实现了共性问题和支出标准的有益探索,加快了全省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工作进程。
聚焦
“三提升”勇拓“新举措”
在充分试点的基础上,省财政厅有效提升业务流程科学性、财政支出准确性和管理效能规范性,创新探索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浙江样本”。
以明确绩效目标为导向,提升业务流程科学性。紧紧抓住绩效目标“牛鼻子”,依据相关政策规定,充分考虑试点项目公共服务目标和服务标准现状,通过梳理历史绩效目标形成“绩效分析表”,并与省内外同行业同领域开展多层次的对标比较,科学确定要达到的预期绩效水平。根据效益水平匹配具体产出内容,建立与资金相衔接的绩效目标指标体系。全面梳理试点项目业务流程,将流程细化到业务末端节点,明确核心关键环节,找出现有业务管理中影响成本控制和效益发挥的制约因素,精简不科学的工作流程或环节,优化业务流程。
以核算投入成本为关键,提升财政支出的精准性。成本绩效的核心是降本增效,摸清各环节投入成本是开展成本绩效工作的重中之重。省财政厅抽丝剥茧打开成本构成,区分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分析影响成本的关键因素和成本变动趋势等,加强各环节成本合理性的分析研判,剔除不合理无效成本,形成试点项目成本定额。同时,参考成本定额标准,结合部门职责、绩效目标、政策效果等,厘清财政保障范围,运用科学合理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测算确定财政支出标准,提高预算安排的精细化水平。
以强化结果应用为抓手,提升管理效能的规范性。实现结果应用是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题中之义。省财政厅切实加强成本绩效分析结果的应用,根据成本绩效分析结果提出经费核减建议,有效解决部分项目预算申报不实、测算不准、编制不细等问题。此外,落实问题反馈整改,督促部门压实管理责任,加强成本管控约束,优化管理机制,提升财政管理效能。
聚力
“三着力”锚定“突破口”
加快破解成本预算绩效改革难点,对推进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是着力打开全部成本“环节”,摸清捋细项目运行成本底数。通过全面梳理业务流程,将业务流程所产生的成本分块处理,摸清历史成本和工作流程的对应关系,打开全部成本“环节”,强化各环节成本合理性的分析研判。例如,在分析城市公交运营经费时,对人工成本、人车比、规制燃料及电力消耗费、运营线路规划等关键成本开展分析,实地跟随公交班次查看实际工作量情况,运用GPS公里数测定工具对每条线路进行核实,摸清实际线路运营里程底数,对系统中记录的非线路里程,梳理剔除临时校车线路里程,进出场、维修、年审、检测等补助范围外的里程底数,确保补助资金测算更合理。
二是着力用好标准“卡尺”,为精准量化预算分配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成本预算绩效分析厘清公共服务标准和财政支出标准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实现公共服务要求为目标,在此基础上以成本分析构建财政支出标准,发挥标准体系在预算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例如,在分析博物馆成本构成中,对多家重点博物馆运行成本构成进行全面梳理,重点分析博物馆的运行成本构成及明细结构、博物馆财政保障模式、与成本有关的博物馆运行管理业务流程等方面资料,形成了分类分档市级博物馆服务标准和支出标准。
三是着力挤出预算“水分”,把过紧日子理念嵌入成本预算绩效改革。在严格要求政府过紧日子的背景下,省财政厅精细管理、高效花钱,通过精准分析成本构成,找出预算资金中的非刚性支出,有效解决部分项目预算申报不实、测算不准、编制不细等问题。例如,在分析大型活动保障经费时,精选具有代表性的大型活动样本,将活动产生的成本按照策划设计、场地及车辆租赁、搭台布展服务、媒体宣传等九大类细化梳理,并加强研判,明确非必要支出。邀请策展专家对活动场地、设备租赁、舞台搭建等成本进行深入分析,访谈活动负责人、供应商等,详细了解活动方案编制、项目预算编制、实际活动开展情况及活动成效等。逐项论证成本单价及数量合理性,找出各项活动中超过制度标准和市场标准的支出,压减大型活动保障经费安排“水分”,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